催眠也是一種心理學,用在研討會上,很有效果。
平常聽到「研討會」三個字,多數人會以為是實體活動:坐在會議室裡,有老師或講師分享專業內容。
但我這裡說的「研討會行銷」,指的不是傳統的學術研討會,而是 線上說明會 —— 也有人叫它 線上講座。
簡單講,它是一種把「說明產品、服務」的場合,搬到網路上舉辦的方式。
特別適合用來推廣 課程、顧問服務,或任何需要清楚解釋的非實體產品。
為什麼研討會行銷有用?
1. 更快建立信任
單靠文字或廣告,很多人只會略過;
但在線上研討會中,你有機會用半小時或一小時的時間,直接把你的想法、經驗講清楚,讓對方「看到你的人」而不只是「看到一張廣告」。
這份真實感,很快就能拉近距離。
例子:有一位英文老師,在免費的線上說明會中,分享了自己「讓學生三個月開口說英文」的方法。聽完後,許多家長覺得他真有料,當場就報名了正式課程。
2. 幫助觀眾理解自己的需求
很多潛在客戶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,他們只隱約感到「好像有點問題」。
研討會的價值,就是先幫他們把問題整理出來,再一步步帶到解決方案。
這過程其實就是一種「教育式行銷」。
舉例:一位心理顧問在線上講座中,先讓大家檢測「壓力指數」,很多人發現自己早已過勞。接著她才提出:「如果想要改善,可以參考我的諮詢服務。」這樣轉換率比單純打廣告高出很多。
3. 自然引導到行動
研討會不是硬推銷,而是一個「先給,再邀請」的過程。
觀眾先從你的內容中得到收穫,最後聽到你的邀請,會覺得是合理的下一步。
例子:一位線上課程老師,在研討會的最後 10 分鐘,才簡單介紹完整課程與優惠方案,結果報名人數遠超過平常靠廣告引流的效果。因為聽眾早就被內容說服了。
研討會行銷適合誰?
- 課程講師:線上課程、教練班、證照班。
- 服務提供者:心理諮詢、顧問、財務規劃、健身指導。
- 非實體產品:軟體方案、訂閱服務、線上社群。
換句話說,只要你的產品需要一段清楚的解釋,或者需要跟大眾建立信任,研討會行銷都是非常適合的方式。
研討會行銷的基本流程
- 邀請觀眾報名:可以透過社群貼文、電子報或廣告。
- 提供有價值的內容:用案例、故事、方法,讓觀眾覺得值得。
- 提出解決方案:最後邀請觀眾,如果想更進一步,就參加你的課程或服務。
- 後續跟進:沒當場決定的人,可以透過信件或訊息再提醒。
小結
研討會行銷,不只是「辦一場線上課」,它是一個完整的流程:
- 讓陌生人願意坐下來聽你說話,
- 在過程中建立信任,
- 最後自然帶出你的課程、服務,或任何非實體產品。
對講師、顧問、創業者來說,這是一種最直接、也最有效的成交方式。
如果你想讓更多人真正理解你的價值,並且願意採取行動,不妨嘗試規劃一場屬於你的 線上研討會。